跳到內容

建議學習時數:約135分鐘

價值觀教育是全人教育的重要元素,是學校課程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幼稚園至中小學課程指引,均訂定價值觀教育為重要學習宗旨之一。學校推行價值觀教育不應局限於特定課堂,而應透過課堂內外的不同學習活動、服務實踐體驗及正面校園氛圍營造等,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價值觀、建立正面積極的生活態度及實踐適切的行為。

知、情、行並重

價值觀教育應是一個全面、互動、生活化、注重反思及實踐的學習經歷,透過於課堂內外的學習活動融入各價值觀教育跨課程範疇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i)加深對正確價值觀和中華美德的認識(認知);(ii)促進他們對相關正確價值觀的認同,培養同理心、對生命的積極態度及對國家和香港的情懷(情感);(iii)幫助他們實踐正確和良好行為(實踐),讓他們於不同的生活情境(包括面對兩難局面及人生的各種轉變和挑戰)中,辨識並持守當中的正確價值觀,以國家及人民的共同福祉,以及社會共同持守的正確價值觀作為判斷、決策和行動的基礎,作出正確和負責任的行為。

推動策略

學校應以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為方向,運用生活化的題材,整合包括品德及倫理教育、公民教育、國民教育(包括《憲法》、《基本法》、愛國主義教育及國家安全教育)、禁毒教育、生命教育、性教育、媒體及資訊素養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法律框架下的人權教育等不同跨學科價值觀教育範疇的學習內容和活動,以「有機結合」、「自然連繫」、「多元策略」、「互相配合」、「課堂內外」、「全校參與」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學習經歷,並加強不同跨學科價值觀教育範疇之間的連繫,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

推動策略

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

學校可培育學生十二種首要的價值觀和態度,即:「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誠信」、「仁愛」、「守法」、「同理心」、「勤勞」、「孝親」和「團結」,作為推動價值觀教育的方向。在校本管理原則下,學校可依據《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按其辦學宗旨、使命、理念、學校特色、宗教背景等,並因應校情、學生需要和社會期望等,將校本提倡的價值觀和態度,與首要價值觀和態度結合起來,整全規劃和豐富不同年級的價值觀教育課程,同時結合中華文化及各跨學科價值觀教育範疇的學習情境和內容,為學生提供全面、互動、生活化、注重反思及實踐的學習活動,加深學生對各首要價值觀和態度的理解和認同,並於日常生活中實踐和推廣。

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

除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外,各科目亦蘊含不少正確價值觀和正面積極的生活態度。學校應依據不同科目的特點,結合各科目的獨特優勢和課程內容,於教授合適相關課題時適當地滲透相關的價值觀教育元素,並運用不同教學策略,如提問、小組討論、戲劇教學等協助學生辨識不同生活情境中所涉及的價值觀,並促進其反思。

影片一

加強價值觀教育 培養學生良好品德

[片長約2分鐘]

加強價值觀教育 培養學生良好品德

影片二

《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2021)

[片長約3分鐘]

《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2021)


返回
頁首